日常养生 中医文化 中医针灸 中医推拿 中医中药 中医艾灸

半夏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通阴阳的夏日之草

来源:原创   人气:10592   时间:2022-07-05

  传承/传播/开放/包容/绿色/健康
  做有情怀的医馆/有温度的产品
  渔父/2022/健康续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共100首,其中含有半夏的名方就有17首之多,半夏在中药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西汉《礼记·月令》有记载:“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即讲述中药半夏在5-6月母株球茎开始旺盛生长,孕育出新的小半夏,其生长繁育在阴阳交替的夏季过半时节,由此而得名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均可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炮制入药。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
  半夏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下品,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主产于四川、湖北、甘肃、安徽、河南等地。
  半夏入药主要有三种: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法半夏:又名制半夏、制法夏。由生半夏,甘草、生石灰按照炮制要求加工制作而成,作用偏于燥湿化痰,适用于脾虚湿困,脾胃不和之症。


  姜半夏:又称姜旱半夏、姜夏片。由生半夏,生姜、白矾按照炮制要求加工制作而成,善于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主治痰饮呕吐,胃脘痞病。


  清半夏:又名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由新鲜生半夏,白矾、清水按照炮制要求加工制作而成,其功效长于化湿痰,适用于体弱痰多,或小儿食滞痰阻,症状较轻者。

  中医临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法半夏和姜半夏,生半夏一般外用,能攻毒散结消肿,不建议内服。
  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半夏正好生长在“化”的季节,所以天地也赋予了它很强的运化机能,其作用主要归纳如下:
  1、交通阴阳。半夏生长于阴阳交替季节,在夏季过半时就能采收入药,我们从物候现象和中药药性将其称之为“通阴阳”,帮助身体平衡阴阳,调和内外。经常用于治疗失眠,有名的“半夏秫米汤”就是治不寐,调和肝胃,通里和表。
  2、化咳祛痰。半夏辛温而燥,性滑,半夏球茎的黏液有利于更好地化痰,所以善治各种湿痰病证。比如用得比较多的二陈汤,主要由法半夏、陈皮组成,用于化痰止咳。《本经逢原》中说:“半夏同苍术、茯苓治湿痰,同栝楼、黄芩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同白芥子、姜汁治寒痰。”关键是在不同配伍。
  3、降逆止呕。半夏走中焦,能帮助胃气下降,而且降的力度非常大,能好地调脾胃,止呕吐。经常用来治疗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症。
  4、消痞散结。人体很多结跟痰有关,散结的药,有的通过行气来散结,有的通过化瘀来散结,而半夏是通过化痰来散结消痞。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汁液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具有抵抗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此外,半夏能促进胆汁分泌,能使皮质酮上升,增强皮质酮对肝脏内酪氨酸转氨酶的诱导作用,升高肝脏内酪氨酸转氨酶的活性。
  使用半夏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半夏反乌头,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2、生品毒大,粉剂吞服后会哽咽,刺激黏膜水肿导致窒息,一般不作内服,内服宜慎。
  3、身体容易出血、口渴、出汗的人群不宜食用半夏。比如糖尿病患者。
  4、孕妇禁用。备孕或妊娠期、哺乳期也不宜使用。

  半夏的毒副作用,从目前实验研究结果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半夏的刺激性毒性成分是半夏草酸钙针晶和造成妊娠毒性成分的半夏蛋白。半夏虽好,但不要乱用,一定要在专业医师与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