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
冬至之愿
漫漫时间长河里万物轮回的旋律
低寒气渐浓,岁月交响,指针转至仲冬之月,2023年12月22日上午11:27分冬至,开始进入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日在箕,昏室中,旦翼中”。这一刻,仿佛时间的编织机,织就了一段华夏文明的史诗。冬至,不仅是冰雪覆盖大地的时刻,更是阴阳变化的交汇点。
在这寂静的冬夜里,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如诗如画,被尊崇为中华文明的至宝。在日月星辰的律动中,阴阳之道被描摹得淋漓尽致。夜空的清寒,是岁月最深沉的抒情,而昼夜之间,寒来暑往,是万物轮回的旋律。
“理阴阳,顺四时”,这是古人对宇宙奥妙的领悟。悬象莫大于日月,它们如同古老的舞者,在时间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带动着寒来暑往的四季之舞。易者,变也,变化如诗,如云卷云舒,如水流云散。
而在这变幻莫测的自然规律中,冬至显得尤为璀璨。它是华夏文明的黎明,是最早被视为岁首的节气,承载着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冬至的当天,它的时辰是观象授时的时间基准,修订历法、颁布新历的起始。这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宇宙的启迪。
冬至之光
照耀华夏几千年古老的文明
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独特的时间体系,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在这一命题中,二十四节气与文字并列,因为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端。
在25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都非常重视这一天,冬至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我们古代的人们觉得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所以人们往往会在冬至这天,进行祭祖,家庭聚餐等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和祭祀祖先的日子,在冬至这天,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而百姓则要向父母长辈祭拜。
“理阴阳,顺四时”,这是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领悟。观象授时是理解阴阳变化的第一步,而日月运行的规律则是其中的关键。日月交替,四时更迭,这变化的规律让人类能够掌握万物变化的奥秘。
易者,易也,即变化。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通过阴阳四时的变化规律,人类得以掌握天地之道,这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冬至之“道”
人类智慧对时空探索和实践……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冬至早已渗透进中华文明的根脉。最早认知的四大节气之一,冬至是人类文明诞生之初的启示,是那个遥远时代的智者们对宇宙奥秘的追问和领悟。
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显得格外重要,几个方面凸显了它的独特地位:
最早认知的四大节气之一:冬至是华夏文明和人类文明诞生之初最早认知的四大节气之一,是人类对宇宙规律的最早体悟。
阴历年年首的标记: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冬至一直是华夏文明用于标记阴历年年首的节气,即“正月建子”的阴阳合历以冬至为确立标准。
观象授时的时间基准:冬至成为了观象授时的时间基准,日月五星北天大辰的视运动位置在冬至当天被用于推算。
朝贺的庄严仪式:自宋代至晚清,历朝历代在冬至当天或次日举行朝廷最高礼仪朝贺活动,体现了冬至的特殊地位。
冬至之讯
天地对人类的启示
冬至之夜,天空静谧而祥和。或许你会在那一天的夜空中感受到一种诗意,一种超越时光的神秘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与古老的智慧相对话。
在民间传说中,冬至更是一位神秘的预言者:“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民间甚至会根据冬至这一天的天气,预测来年的天气状况,如“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这种智慧的背后,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深邃理解,那么今年的冬至会预示着什么样的气候现象呢?呢,我们都不妨根据这些谚语来预测一下吧!
冬至之味
古老智慧中的诗意与养生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
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
此方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宋邵雍《冬至吟》
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天文现象,更是中华文明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时刻。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怀着敬畏之心,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相融合,创造出更加健康和诗意的生活。
1.饺子的由来与医圣张仲景的神奇故事
北方有一古老说法:“不吃饺子,耳朵都会冻掉。”这其实源于一位医圣张仲景的仁心之举。在他返乡的冬至之际,他目睹了乡亲们因寒冷而饱受疾苦。于是,他在冬至那天搭起医棚,研制了“祛寒娇耳汤”,令人们身体温暖,耳朵回春。为了纪念这一善举,人们创造了饺子,模仿“娇耳”的形状,成为冬至的传统食物。吃下这美味,仿佛感受到了张仲景医术的神奇力量,温热的馅料如同温暖的冬日阳光,治愈着身心的寒冷。
2.冬至的风俗,北方吃饺子的传统
“忽而冬至来,言踏轻雪归”,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家人围炉而坐,包饺子,话家常,在最寒的日子,团圆才温暖,一起在最长的夜里,等春的照面。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冬至在中国北方形成了独特的食文化。而吃饺子,则成为多数北方人在冬至时的传统风俗。家人团聚在一起包制饺子,分享这美好时光,不仅滋养了胃,更温暖了心。
3.冬至养生,抓住温补阳气最关键时机
“气始于冬至”,冬季生命活动由衰转盛,这时正是科学养生的黄金时刻。合理养生才是正道。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万物生长需要太阳,阳气就是身体的太阳,如果阳气不足,我们的五脏六腑功能都会出现减退,常言道:“夏养三伏,冬补三九”,阳气补足了,寒湿痰浊自然就存不下了。
从冬至开始“数九寒冬”,一九到三九的这27天最冷,也是能量积累、阳气封藏的最好时机。
这时候最适合做三九灸了,利用艾灸纯阳之力,养护初生的阳气,温通经脉,赶走身体里的寒湿痰浊。以下总结了三九灸几点好处:
1.辅助治疗慢性疾病:三九灸因在冬季三九天施针而得名,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是各种慢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慢性疾病有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等,三九灸可以起到舒经活络、活血化瘀等作用,因此,三九灸能辅助治疗慢性疾病。
2.温经散寒:部分朋友免疫力比较差,容易出现感冒、手脚冰凉等情况,三九灸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进而能预防感冒,还能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
3.健脾养肾:三九天气温较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毛孔闭塞、气血不畅等情况,容易加重脾脏、肾脏等部位的负担,三九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保证脾脏、肾脏等部位正常健康的的工作。
冬至之愿
自此昼长夜短,让我们一起祈盼
春回大地,万物可期
自此冬至,昼渐长夜逐短,我们期待着温暖的阳光再度光顾大地。在这漫长的黑夜里,我们在饺子的香气中,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冬至,在这个时刻,让我们理解阴阳四时的变化,感受冬至的诗意,“谁托人间寄讯,邀雪称庆,一捧落雪敬春华,让我们一起静待春归。
时光静谧无声,冬至悄然而至;我们祈愿:指尖白露凝霜时,愿流年安然无恙。
以冬至为起点,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愿你浅喜暖望,长乐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