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气炎热时吃下冰品、喝凉饮已经是一种习惯,喝下冰凉饮品,心中好不畅快,但不要以为这是最佳消暑的方式,站在中医的角度来看,可能因为吃下冰品让毛孔紧缩,导致排汗困难,反而暑气更难消散。我们建议大家夏天补充水分最好避冰,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水液以微凉或常温为主,保持平稳的心情避免增加体內火气。
一、夏季暑气、湿气重,避免冰品让毛孔紧缩
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到人体五臟六腑中的「心」,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在於“养心”,心主血脉、主神志、循环系统。
《黄帝內经》记载:“夜卧早起,无厌於日,使志无怒“。
以此观点来看,在夏天除了睡眠充足外,还需要我们保持心平气和,心神安宁,避免在夏天炙热时,因为情绪起伏波动大而增加体內火气,否则会心烦意乱,也会大大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机会。
爱吃冰品喝冷饮的人群,如果偶尔喝一次还好,但过度贪口饮用反而有害。夏季身体內的热气与湿气并重,需要透过毛孔来排出,以确保心气稳定与身体内外平衡。
若喝下过多冰品容易造成人体毛孔紧缩、排汗困难,热气与湿气也因此难以排出,还可能造成肠胃不適、阴暑等问题,尤其肠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患者,要谨慎忌口冰品冷饮。
二、肠胃功能不好的人群,切记不能吃冰镇水果
那夏季饮食到底可以怎么吃?我们一直主张应季,建议多吃当令富含水分的瓜果类,比起含糖量高的冰品饮料更能消暑,像是西瓜、冬瓜、南瓜、荸荠、绿豆、薏仁、甘蔗、梅子、凤梨、番茄、苹果等,以上这些就是最佳的消暑良品,但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尽量不吃冰镇水果。
另外,我们也可以把冬瓜皮洗净熬煮,就是好喝的冬瓜茶,其他如甘蔗茅根汁、酸梅汤、柠檬薄荷水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夏季提倡“热”养生,多喝温水消暑
人体和天地运行的规律是同步的。到了夏天,整个天地的阳气在外(地上),阴气在内(地下),而整个冬天阳气在内(地下),阴气在外(地上),大家可以观察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山洞、地下室或井水,都是冬暖夏凉。人体顺应天地能量场的运行,夏天气血运行于体表,人则容易出汗,能量都运行到体表,内部自然偏虚寒,所以夏天人体表现的体征是内寒外热。
《黄帝内经》也说:“春夏养阳”,有两重意思,其一、避免阳气的丢失,如避免吃冰镇食物、避免把空调开太冷;其二、补充阳气,吃温热的食物,比如吃姜。所以养生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夏天适量吃姜或喝姜汤也是为了祛除体内寒湿。此时我建议多服温水以增加水份摄取。
四、经常性按摩保健穴位,适当运动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多按摩穴位,分享几个常用的穴位,平时可多按摩保健,以达到夏日保健养生的的功效:
1、上肢:合谷穴、曲池穴、內关穴。
2、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
为了降温长时间的吹冷气不仅无法帮助体內散热,反而寒气入侵,容易中阴暑,身体反而更不舒服。在夏季我们可依据中医养生原则和观念,通过适当调整环境温湿度,比如温度控制在25-27度之间,除湿模式,同样可以达到降温目的,能保持环境相对清凉舒适。
同时注意饮食、作息、情绪来保持心气稳定及经脉血循流畅,在清晨或傍晚日晒较少的时间到户外慢活动或者慢走,能补充体內的阳气,在排汗除湿热之余,也应注意补充适量水分,以免脱水、中暑。
五、充足蛋白质与当季食材为首选
南方夏季高温天气难免因为长时间热火气旺,出现心情浮躁,我们可以把握三大原则由里到外散热,消暑又提神。
1、摄取足够且优质蛋白质
气候高温加速体內新陈代谢速率,易使人感到疲倦、倦怠感,足量优质蛋白质,例如:鸡肉、鸡蛋、豆制品等低脂蛋白质都是夏季优选食材。
2、多吃当季食材,应时食养
选择夏季当季蔬果,例如瓜果类,西瓜、冬瓜、苦瓜、丝瓜等此类水分多又消暑的蔬果。当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时,绿豆、绿豆芽、薏仁、莲子同时有清热降火气的作用。尤其是绿豆,富含钾离子,可协助体內排除钠离子,不仅利尿亦能消除体內水气,帮助体內热气排除。注意一点,绿豆汁寒性体质不宜多吃。
3、及时补充水分,增加身体津液
由于人体无法储存水分,建议每天摄取不少于500毫升的温水或常温水、绿茶饮,如果加上运动、天气热,出汗也多,除了及时补充水分,水分也应该随之增加。生活中不建议多喝饮料,绝大部分饮料糖分的比例过高,并不适合作为水分补充。温开水反而是较好的水分补充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