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养生 中医文化 中医针灸 中医推拿 中医中药 中医艾灸

孙相如|立秋以后,何以润秋燥?

来源:原创   人气:414   时间:2024-08-19

  处暑开始,暑去凉来,正式进入秋天的季节,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阳明燥金之季,肺胃燥热,陆陆续续出现大量的口干咽燥、鼻燥鼻衄、唇舌干痛、皮肤干燥、毛发枯脱、大便干结的情况,所谓“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所以,如何对抗燥气?多喝水?少吃辣?这些做法往往普通又无用。
  因秋气肃降,导致体内气机不能像春夏之季一样振奋的升降出入驱动水液,所以,这个季节多喝水也只是多泡尿而已。
  因秋干气燥,不少素来口味厚重的同志已经自觉口苦咽干,甚至鼻痛咽肿,因此稍微饮食辛辣燥烈则上火严重,总会主动戒除瓜子花生油炸炒、啤酒饮料麻辣烫,所以不说饮食清淡也能被迫饮食清淡!关键在于怎么做能更好的对抗秋燥?
  一是喝点啥?
  只喝水不行,可适当多吃对抗秋燥的好食材——雪梨、百合、荸荠、藕、甘蔗都是润燥好物,只要不嗜食甜食,这些药食材料煮水或煲汤(雪梨带皮去核切薄片),或熬稀米汤(百合、大小米),或榨汁(甘蔗、鲜藕和雪梨),都是清肺润燥、濡养脏腑的秋燥必备之品。
  二是用啥药?
  我不主张平日滥服药,但出现症状及时阻断最好——对抗秋燥一般两类药可常备,一是清窍润燥药——桑叶、菊花、薄荷、枇杷叶、杏仁、芦根、白茅根、麦冬、北沙参、浙贝母,常选几个煮水代茶饮,能有效防治干咳、鼻衄、咽痛;二是下焦滋腑药,玄参、生地、火麻仁、白芍、海参与淡菜(青口)(药食两用)等,煮水做汤,药味浓烈者可用蜂蜜调味,食材则可直接熬汤,润腑清通、滋养下焦。
  三是做点啥?
  一方面可以足浴:用薄荷、升麻、辛夷、葛根一类升清药适量煮水泡脚,能升清气、通清窍,以防秋气肃降带来的疲乏,也有助于水液上输。
  也可多喝素汤:如青菜、冬瓜、番茄、海带、紫菜等,摄入大量纤维素,通肠腑以清肺脏;行事收敛,不张扬、不激动、不亢进,收敛神气,顺应肃降,有助于天人合一的涵养精神、防止内耗。
  总之,秋冬养阴,我们要顺应节气而摄护阴气、滋养精津,更要注重敛神摄气以蓄势待发,如此方能燥而不热、凉而不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