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翰林|我是医生,我骨折了,我决定——不用手术

来源:原创   人气:60   时间:2025-04-14

  【编者按】:
  一个青年中医,用自己治自己。中医的历史,从来不是写在纸上的。它,是一代代医者,用自己的身体,走出来的。
  我们常说神农尝百草。
  那不是传说。
  那是最古老的中医人,用生命试错,用身体求证。
  张仲景在瘟疫里写下《伤寒论》;
  华佗自制麻沸散,自己试药;
  李时珍走遍大山,亲尝草木;
  孙思邈留下“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医者誓言。
  历代名医,为的不是成名,而是成法——把真理,从身体里走出来。
  这是中医人的底色。
  敢于实践,敢于相信,敢于把自己放在最前面。
  而今天,渔父国医馆的青年医生石翰林,在自己的生命里,完成了一次属于现代医者的“尝百草”。
  三踝骨折——踝骨骨折里最凶险的一种。
  在所有人都劝他手术时,他选择了不用手术。
  他选择用中医,用身体,用时间,去疗愈自己。
  这不仅是一种勇气。
  更是一种传承。
  传承的是:
  医者先行
  生命力的自我证明
  以及,中医真正的内核——相信身体,相信自然,相信慢慢来。
  这,就是渔父的医者。
  这,就是中医的江湖。
  时间回到2025年1月6号晚上11点左右。
  我爸出殡的前一晚。
  那天晚上,我滑了一跤。
  不高,半米不到的田埂。
  可惜摔得恰到好处——刚好卡在翻过土的田块小坑里,右脚无法逃脱,身体顺势转了两圈。
  咔——咔——咔。
  三声清脆的响声。
  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完了,骨折了。
  我是医生。
  长期自我管理,自我修复,习惯了很多事情靠自己解决。
  但这次,我知道,靠不了自己了。
  那一夜,我被送进了县城最好的骨伤科医院。
  轮椅、X光、诊断结果。
  三踝骨折。
  三踝骨折——踝骨骨折里比较严重的类型,医生说得很直白:
  “这种情况,复位不了,只能手术,术后恢复不好还有可能跛行。“
  我知道,这种情况下,所有西医方案的答案,只有一个:手术,钢钉,固定。
  但我心里有一个声音,微弱,却很倔强:
  我不想手术。
  我发了信息,问了我的师父,胡不群。
  作为一名中医,我知道中医对于骨伤科这一块也是很厉害的,
  但是我自己只限于书本知识,没有临床经验,
  我需要一点勇气来自己实践一下纯中医的方式治疗,
  于是我问了下师父,胡不群,伤科世家,就是因为跟诊的时候见到了太多骨折恢复的很好的,所以我信心才比较足。
  我当时发信息给师父的时候心里是最忐忑的时候,我问:“师父,我不想手术,这个能行吗?“
  师父当时回了我,“可以不手术。“,一颗定心丸吃下去了。
  因为我知道:中医伤科,自古就不是纸上谈兵。
  神农尝百草,华佗制麻沸,李时珍采药行万里。
  那些流传千年的医术,其实都不是写出来的,都是走出来的,熬出来的,试出来的。
  而到了近代,中医伤科这一脉,依然有家族在守,有人,在用生命继续。
  胡不群老师,正是这样的传承者。
  骨伤世家,代代传技。
  特别是在骨折、伤科治疗上,胡老师家族秘制的骨伤科膏药,已经救治无数患者。
  不只是药效,更是一种疗法与经验的总和。
  他说,可以不手术。
  那一刻,我心里稳了一半。
  可现实远比想象更冷。
  朋友、同学、医生同行,没有一个支持我。
  都说:“你疯了吗?三踝骨折不手术?怎么可能恢复好?”
  我开始摇摆。
  直到我的师姐,给我打了个电话。
  她说了一句话:
  “听从你心的决定。”
  我决定试一次。
  既然我是医生,既然我学的是中医,那这次,我就用自己的身体,实践一次中医骨伤的可能性。
  治疗,从来不是容易的事。
  前期,因为石膏固定,药敷不了,主要靠中药内服。
  我师父胡不群给我开了汤药
  活血、化瘀、止痛、消肿。
  夜里,最难熬。
  不是骨折处疼,是整条腿因为长期固定,酸、麻、胀、痛。
  我试过给自己扎针,缓解酸痛。
  我每天艾灸,1-2小时起步。
  我喝药,吃药,静养。
  我忍着慢。忍着别人的不理解。忍着疼。
  骨头在慢慢自己找回方向。
  身体在慢慢自己清理旧的伤。
  而我,在慢慢学会陪伴自己。
  我想在很久以后,我可以讲故事,我可以很笃定地告诉别人:
  “是的,我的三踝骨折,没有手术,没有钢钉。”
  “恢复得很好。行走如常。没有跛行。没有后遗症。”
  也有人问我:“难道所有骨折都可以不手术吗?“
  我的回答很简单: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不手术。“
  但如果条件允许,如果方法得当,中医的骨伤科,真的,没你想象中那么“辅助”。
  我感谢那时的自己。
  感谢自己,给了身体一次表达自己的机会。
  感谢我的老师,愿意支持我相信中医。
  感谢我的师姐,在我犹豫时,给了我最柔软的坚定。
  我更感谢中医。
  让我在最疼痛最无助的那几年,重新学会了等待、耐心、和与自己和解。
  中医不是盲目的倔强,而是真功夫、有底气、有传承
  也许每个医生,都该有一次自己的生病。
  只有这样,才知道,病人等待的煎熬,痛苦的深度,恢复的缓慢,是怎样的真实。
  中医不是万能。
  它真诚,朴素,笨拙,但有力量。
  就像我的这条腿。
  没有钢钉,没有加固。
  只有身体和时间,一起慢慢好起来。
  结尾·师姐在远方
  我记得,当我决定不手术时,内心其实很慌。
  所有人都在反对。
  所有声音都在质疑。
  唯独,我远在加拿大的师姐,打来电话,只说了一句话:
  “听从你心的决定。”
  她没有多劝,也没有多问。
  我们之间不需要很多言语。
  我们只需要一种信念——
  相信中医。
  相信身体。
  相信慢慢来的力量。
  这几年,她在那头,我在这头。
  隔着太平洋,隔着时差,但我们却越来越同频。
  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里,依然走着相似的路。
  路很远,但心很近。
  江湖很大,但我们始终在同一条河流里。
  渔父国医馆·结语
  我们愿意讲这个故事,不是为了强调“中医能治所有骨折”。
  而是想让更多人知道——
  中医,从不只是知识。
  中医,是一代代医者,用身体,走出来的路。
  我们守的不只是药方,
  我们守的是,一种医者的生命信仰。
  我们不治愈所有人。
  我们只是陪伴每一个愿意相信身体的人,走一段慢一点的路。
  渔父国医馆|真实的医生,真实的故事
  陪你,慢慢好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