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说“脾常不足”,是因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对营养精微需求较成人相对较多,但小儿脾胃薄弱,且不知饮食自节,加上外邪入侵、情志不畅也可以损伤脾胃,稍有不慎即易引起运化功能失调而产生积食,积食郁而生热,增加身体内耗,必然引起小儿免疫力下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导致孩子频繁生病,光吃不长。
经常发烧、扁桃体发炎、脾气大、大便2-3天一次或是经常拉羊屎蛋,在门诊上很多孩子都会有类似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积食内热。
一、积食内热是怎么产生的?
孩子吃进去的食物,理想的情况是,跟他的消化能力是匹配的,脾胃能消化吸收掉,转化成能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实在不能利用的,就被身体以大小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但是,如果孩子平时吃的太多、受凉或者吃的东西辛辣油腻,不能消化吸收,长时间在肠胃内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导致孩子体内积食,积久郁而生内热,内热四窜,成为内耗之邪气,扰乱脏腑经络功能。
二、孩子积食内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口气酸臭
有些孩子一张嘴说话,旁边的人就能闻到一股酸腐的口气。严重的还会出现呕吐的情况,吐出来的也是东西也是酸臭的,吃什么吐什么,食物没被消化完全。
2、舌苔厚腻
积食的孩子是舌头中间的舌苔明显比周边厚、黄、腻,因为舌头中间反映的是脾胃的问题。
3、嘴唇、手心发红
孩子一旦积食,食物在孩子体内久了会产热,孩子就会表现出热症,比如手心发热,嘴巴发红,鼻梁发青,尤其是孩子的右边脸颊发红。
4、睡觉不踏实
中医常说,胃不和则寝不安。孩子的脾胃不舒服,孩子睡觉了脾胃还不停在消化食物,这就会让孩子的神经得不到休息,不能深度睡眠。
5、眼袋发青
长期积食的孩子肯定脾虚,脾胃虚寒到一定程度,下眼袋就会变成青色甚至乌青色。还有一部分孩子,在积食产内热的时候,下眼袋会出现红色甚至紫红色。
三、孩子积食内热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导致小儿积食内热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治疗上当以健脾胃助运化为大法,采用药物、针灸、推拿等方法综合调理。
一、药物治疗:以健脾胃,消积食,清内热为原则,首推保和丸。这个方子配伍简单精妙:焦山楂、炒神曲、炒麦芽、茯苓、莱菔子、法夏、陈皮、连翘(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加减)。
体弱容易感冒加太子参、黄芪等。
大便不畅加火麻仁、麦冬、枳实、白术等。
睡不安宁加淡竹叶、酸枣仁、合欢皮、龙骨等。
口气较重加佩兰、荷叶、薄荷等。
不长个加补骨脂、白芷、三七等。
以上方子除了消积,关键更在健脾,短期积食的孩子能消积清热,长期积食的孩子健脾益气,增强体质少生病,长肉长个子。
二、推拿:建议让专业医生采取补脾经、揉板门的方式进行推拿,可以起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效果,能够缓解腹胀等不适。
三、针灸:如果孩子出现了积食内热的情况,可以让专业医生对孩子的中脘穴、天枢穴、身柱穴、太白穴、公孙穴等穴位进行针灸,能够加快肠胃蠕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从而缓解积食内热出现的不适症状。
四、饮食调理:
1、流质、半流质饮食:如喝小米粥、面片、面条汤、豆浆、牛奶,此类流质、半流质食物较好消化,可以缓解积食症状,同时可以给小儿多喝温开水;
2、蔬菜: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绿叶蔬菜,比如菠菜、油菜、芹菜、蒜苗等,这类食物所含纤维素较多,适当给小儿进食可以有效缓解积食症状;
3、水果:多吃含水分多的水果,如猕猴桃、火龙果、西瓜、雪梨、苹果等,这类水果含有大量水分,可以缓解积食症状。
温馨提示: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用药也有差别,上述方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家长切莫擅自抓药给孩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