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渔父大中医
杨秉秀

杨秉秀

人称“送子观音,芳华之年问道岐

黄,至已半世纪有余,潜心于妇科

与不育良方,五十余载,已解无数

夫妇无子之苦。“送子频来百姓家,

祥和荣灿满天霞”,行医者之功

德莫过于此。杨秉秀与谌宁生老先

生师出同门,夫妇伉俪二人相濡以

沫、相携一生,以半世之功撑起湖

湘中医半壁江山。







坐诊时间 双周四上午

立即咨询

杨秉秀,全国名老中医专家

女,84岁,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获批成立香港国际医学会客座教授。曾担任妇产科及教研室副主任。2005年被《医药世界》杂志聘为特约编委,2006年被香港国际医学院聘为客座教授,2011年以中国优秀医药专家身份应邀赴韩国访问,20134月赴泰国曼谷参加国际传统医学与养生大会,受泰国亲皇接见。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中医药治疗不孕症215例临床分析”1994年获《首届生命力杯》世界传荣医学大奖赛优秀论文成果奖。在《中医杂志》、《美国中华现代医学杂志》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参编著作《百病临床指南》等,自拟方玉阴洁洗剂治疗外阴、阴道炎及保健外用的新药研究,并通过新药评审,获准字号大批量生产,成为外阴疾病的常用药。从事女性中医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妇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如月经病、痛经、盆腔炎、外阴瘙痒、痤疮、黄褐斑、妊娠剧吐、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症、闭经、功血及肿瘤术后等,特别对男女不孕不育有独特造诣。每周限诊10人。

太平馆门诊时间:双周四上午。



  1962年9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届六年制本科,著名的中医妇科学家罗元凯教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曾亲授课程,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市中医医院妇科从事临床工作,同时跟随刘奉五、王子敏等名老中医学习;1963年10月调至湖南省研究所(现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从事临床、科研工作,同时向李聪甫、刘炳凡、欧阳琦等名老中医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疾病及肿瘤病;1977年7月调至湖南中医学院(现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迄今。曾为妇产科及妇科教研室副主任,曾担任为硕士生导师、师承中医临床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学会委员,2005年被?医药世界?杂志社聘为特约编委,2006年被香港国际医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不孕症、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围绝经期综合征、习惯性流产、妇科肿瘤、乳腺疾病等疾病,对治疗男女不育不孕症有较深造诣,疗效显著,在省内外有很高声誉,每次门诊门庭若市,1990年3月27日?长沙晚报?曾做了专题“妈妈医生”的报道,被人们誉为“妈妈医生”、“送子观音”。其业绩被载入?大陆当代著名中医?、?当代自然科学学者大辞典?、?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等。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1本。曾主持的省级课题“玉阴洁洗剂治疗外阴、阴道炎保健外用新药的研究”1995年获得湖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指导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名,指导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指导湖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名。
  • 观点一:杨秉秀谈女人为什么一定要坐月子

      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坐月子。千百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月子文化。文化讲究的是传承,但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拒绝坐月子,她们从小接受西式的教育,耳睹目染的是西方的科技,她们认为,西方人都不坐月子,生完孩子出了院就去上班,我们中国人也没有必要坐月子,坐月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事实真是这样吗?
      中国人体质与西方人不同,中国的女人为什么一定要好好坐月子?
      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的体质跟西方人不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种不同,差异很大。 西方文明来自于游牧民族,是一种杀伐文明。直到今天,西方人吃饭仍然主要使用的是刀和叉。他们的医学也是这样,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就是做手术,动不动就是上手术刀。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饮食结构有关。
      西方人以鱼肉类的食物为主,中医讲“鱼生火,肉生痰”,从体质上说,他们的火热湿性很重,而为了把这些浊气散出去,所以他们的肌肤腠理就和我们东方人有很大区别。比如,西方人的体毛很重,甚至是胸部都长毛,他们的毛孔很大,骨节也很粗,以便通过毛孔的开泄功能把湿气代谢出体外。这都是从生理上为了增加宣发的力度演化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年的结果。 再看我们中国人,很早就告别了洪荒时代,自古就以纤维性的食物为主,多食五谷杂粮和蔬菜。由于饮食清淡,中国人的体质是收敛的力度大于宣发的力度,所以我们体毛很轻,皮肤紧密细腻,毛孔很小,骨节也特别细密。
      中医解读产后保养经
      中医认为,一般情况下,中国人的骨节是闭合的,而产后,随着骨盆的打开,产妇全身上下的筋骨腠理都处于一种开放松弛的状态。这时,风寒就容易趁虚而入,通过张开的骨节进入人体内。月子结束时,产妇的骨盆和全身的筋骨腠理都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闭合状态。那么,坐月子期间进入体内的寒邪也就会随之而然地被闭锁在体内,从此留下严重的后患。 身体羸弱的产妇,有可能在月子结束后不久就会感到腰酸背痛;而大多数女性在年纪大时,会感觉全身疼,尤其是骨节疼;甚至有的人会疼痛一生。中医上称这种疾病为“产后风”,即月子病。 中医有句话,“月子里的病,月子里治” 意思是上次坐月子时得的病,只能待到下次坐月子时才能进行医治。因为只有到下次坐月子时,人全身的骨节才能再次打开,达到自然松开的状态。趁此机会,施以药石,将寒邪赶出,治好疾患。 西方人的骨节粗疏,他们会有更充足的机会驱除寒气,所以他们不是太怕寒邪,这种体质,就造就了他们没有形成坐月子的传统。但这不等于西方人不坐月子就一点事都没有。 曾经有一个老外抱怨自己的中国太太麻烦,还要坐月子,说西方人从来不坐,照样挺好。但是他也不可否认,西方的女人老了后得关节性的疾病的人很多?所以,不是坐月子不重要,也不是西方人不坐月子就没事,而是西医注重的是哪儿疼医哪儿,很少分析病根的成因,他们从来就没有把女人上岁数后得的关节性疾病跟数十年前生产后的不坐月子相联系。 人工流产后也要“坐月子”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讲过,小产甚于大产,小产更伤身体。因为大产是瓜熟蒂落,是身体心灵圆融的表现,功德圆满;而小产是生扭,近似于摧残,伤枝蔓,乃至根部,身心俱损。所以小产之后更需要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就是也要“坐月子”,从身到心地进行调节调整。

    • 杨秉秀:始于初心、敬于才华、久于修行,终于人格,注定不平凡……

      在湖南的中医界,杨秉秀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古怪。坊间曾有传闻,说是一名病患苦苦候了杨秉秀几个小时,终于等来专家问诊,可却因看病途中不经意地多问了一句:药效是否有西医快,当即便引得杨秉秀翻脸呵斥:“那你找西医去,别来找我。”这传闻也不知是真是假,倘若是真的,只能说这名病患虽看似有点冤枉,但在国手面前问别人,也确有点“蚊子叮菩萨——不识相”的意味了。而传闻中的杨秉秀,也实在是坦率直白的可爱。
        有人曾对湘女做过一个精到的比喻:“开胃,但是不好消化”。想来,杨秉秀性子中的泼辣麻利大约便源于她是地地道道的湘妹子的缘故。杨秉秀生于1936年的湖南邵东,家境殷实的她却自幼体弱,于是她很小便立志学医。1956年,杨秉秀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的广州中医学院,开始了6年制的本科学习。从小就喜欢拔尖的性格让她成为了校园里的活跃分子,再加之一副姣好的面容,她很快当选了年级干部,成为最受欢迎的同学。即便有时性子急了点儿,也没有人与她动真气,反而赞她性子直爽。
        广州中医学院的老师是当时国内的名中医,在那个学风淳朴的年代,本科教育没有如今这么普及,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人们还恪守着尊师重道的美德。当时,广州中医学院的部分课程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每到上大课时,两个小班120多号人便熙熙攘攘地挤在一校内的一座庙宇里。寺庙的庄严肃穆为整个中医教学平添几分庄重神圣,杨秉秀更是感到作为一名医者身上的千斤重担。
        与当今医学院学习的译本不同,杨秉秀他们学习的是中医经典原著。杨秉秀常常慨叹那些传承千年的中医著作实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彼时,为着能把那些生涩拗口的原文彻底吃透,生性好强的杨秉秀总是一遍又一遍默默诵读,直到记得滚瓜烂熟。即便如此,她还是常常卷不离手,反复阅读,每读一次便又能增添一番新的体悟正是。六年寒窗苦读,杨秉秀打下全面而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毕业之际,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北京中医研究院。
        如果说广州中医学院6年的学习生涯为杨秉秀奠定了深厚的内功基础,那在北京中医研究院的学习生活则帮助杨秉秀练就了一身独门外家功夫。1962年,来到北京的杨秉秀随同刘奉五、王志敏等近代著名妇科中医学习问诊。刘奉五和王志敏是其时赫赫有名的不孕症专家,许多在西医处久治不愈、多年不孕不育的夫妇在他二人的调理下都如枯木逢春,再度怀孕。杨秉秀被中医的神奇深深吸引了,她深感中医的博大精深,越发觉得自己所学有限,于是更加刻苦虚心地学习起来。
        然而,杨秉秀在北京学习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久久无法适应北京的气候,她不得不在一年后再度回到湖南。这一次,杨秉秀来到了湖南中医研究所,师从湖南中医“五老”中的“三老”——刘炳凡、欧阳锜和李聪甫。“三老”是湖南中医界的泰山北斗,勤奋好学的杨秉秀每天都随着他们一起查房、会诊,学习经验。杨秉秀每天都要接待数百号病例,她凭借着湘妹子“霸蛮”的精神,不言辛苦,日复一日地埋头苦干。她在研究院工作了整整13年,除了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外,还研究了多种课题。1977年,杨秉秀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开始了“临床、科研、教学”三结合的中医生涯。
        尽管杨秉秀是公认的杏林高手,可关于她性子的缘故,关于她的各种传闻屡禁不绝。甚至在以讹传讹中被演绎出各种版本。有人说她对病患发脾气,有人说她对病患不理不睬,还有人说她收受病人红包。可正是这名脾气暴躁,动辄对病患发脾气的老太太,不仅时常义诊,更是常常接济穷苦病人,甚至还借钱给他们看病吃药。而收受红包的真实原委,其实却是受她照拂的病人还钱给她。分明是在做善事,却无端惹来一身麻烦。可对于这些传闻,杨秉秀从来置之不理。或许,骄傲如她,实在不屑与人争辩。也或许,地位、财富,她统统都有,所以也不再贪图虚名。
        杨秉秀对自己的学生也非常严苛,常常因为他们学习工作中的马虎大发脾气。然而,她私下里却对学生们回护有加。不仅悉心辅导学生们的功课,还非常关心学生们的日常起居,甚至常常留他们在自己家里吃饭。许多学生在初识杨秉秀时都感到如履薄冰,可混得日子久了,自然便不怕杨秉秀了,甚至还改口唤她“奶奶”。杨秉秀对这个称呼喜爱的不得了,常常引以为傲。
        从医50余年来,杨秉秀不清楚自己究竟诊治过多少病患,她只知道自己名气很盛,是湖南治疗不孕症的名中医。所以即便她早早地挂起专家门诊,即便她的脾气出了名的火爆,可每个月至少还要接待700多个病患。从医,实在是太辛苦。可是,每每有西医将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荐了过来,并将希望寄托于杨秉秀时,她便全然忘却了辛苦,专心投入到救治病人的工作中去。这种认可,对于杨秉秀来说,远比名利更为重要。
        几年前,杨秉秀到了退休的年纪,由于身子一直不好,她动了功成身退的念头。然而,湖南的中医界却舍不得这位医术高明的中医。因为院长的一句“医院需要你”,杨秉秀再次从病床上折返回到医院。杨秉秀的年纪真的大了,有时她上午给自己打针,下午便继续战斗在第一线。可这一切,她从来没有对那些质疑声说起过。如果不是真正爱护病人?又怎会如此放心不下?
        杨秉秀的脾气,或许的确古怪。可是那又怎样呢?正如李白醉酒唤高士奇脱靴一般,恃才傲物也是人之常情,总归能够理解罢。诚如杨秉秀所说:“学生是我的子弟,病人是我的上帝,我热爱我的事业”。不管杨秉秀的脾气有多么怪异,可她治病救人,关爱学生,把中医当做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些,总是实实在在的。
        本文由渔父国医馆原创。作者:蔡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