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关于艾灸必须知道的基本常识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4-07-15 浏览量:255

  有人说:十个老人九个寒。寒则凝、凝则堵、堵则瘀、瘀则造成酸麻胀痛,严重些易积成慢性炎症,再严重些甚至会导致肌瘤、囊肿等。
  寒是万病之源,在阳气旺的三伏,再利用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寒湿,疏通经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伏灸是冬病夏治常用也是有特色的一种疗法。

  一、什么是艾灸?
  艾灸是中医古老的疗法之一,艾叶的药性温热,把艾绒点燃,利用烧灼产生的热度,刺激经络穴位,使经络温热畅通,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二、艾灸有哪些功效呢?
  艾草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艾灸用的艾绒由菊科植物艾叶的干叶制成,柔软如绒,易燃而不起火焰,气味芳香,适合灸用。
  《黄帝内经》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就是说针刺方法做不到的地方,可以用艾灸来补足。
  艾灸可以起到温补元气的作用,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寒除湿,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是我们中医养生健体常用的方法之一。

  三、哪些情况下适合艾灸?
  前面说了艾灸是我们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除了可以用来保健,预防疾病以外,对寒证有独特的疗效,对于久病不愈、过敏性鼻炎、身体痠痛、长期腹泻、痛经、风湿痺痛等病,有很好的效果。

  四、艾灸有很多种,具体有哪些呢?
  1、直接灸
  直接灸就是用艾绒捏成艾锥粒,置于皮肤上,以香火点燃,薰灼穴位。如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痊愈后留有疤痕者,称为“瘢痕灸”,瘢痕灸可用于治疔顽固性反复发作的哮喘,慢性肠胃炎等,但因此法有疤痕,现很少用,如果不留疤痕者,熏到有灼痛感即取走,称为“无瘢痕灸”,适用于一般虚寒性疾病。
  2、间接灸
  间接灸,包括隔姜、隔蒜、隔盐灸,也包括用艾条进行雀啄悬灸,或者借助艾灸器具施灸。
  雀啄悬灸:将艾条点燃,医者拿着艾条,在相应的部位上进行艾灸,施灸时间大约在10-20分锺左右。
  温灸棒:操作:将艾条点燃,放入温灸棒里,可以避免烫到皮肤,患者也可自行操作。
  隔姜灸:取一块新鲜老姜,切0.2-0.3cm厚的姜片,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将姜放在穴位上,放大或中等的艾柱,点燃。等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可更换艾柱再灸。每次可灸6-9壮,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疱疹为度。灸完后可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腹痛吐泻,风寒湿痹等。
  隔蒜灸:将蒜剥皮,切成厚约0.1-0.3cm的片,在蒜片上戳一些孔后,将蒜片放在穴位上,放大或中等的艾柱,点燃。烧到有灼痛感可更换艾柱。蒜可用于消毒杀菌,加上艾灸的功效,可用于治疔难愈的皮肤病,如瘰疬,未溃疮疖,肺结核,腹部积块等。
  隔盐灸(神阙灸):在肚脐上放置盐,将点燃的艾柱放置盐的上面。因此法只用于肚脐,故又称“神阙灸”。具有更强的温阳化气,散寒通经的功效,可用于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等,还有亡阳虚脱症。
  隔附子饼灸:将附子制成药膏,压成饼状,敷在相应的位置上,上面在加上艾柱,点燃。主要应用于疮疡久溃不敛,虚寒性外科阴症,以及遗精、遗尿等命门火衰诸症。

  五、艾灸有哪些注意事项?
  1.艾灸时要保持空气流通,因为艾灸有烟,如吸入烟雾的颗粒可能会出现过敏等问题。
  2.艾灸时尽量避免过饥或过饱。
  3.艾灸时要注意不要被烫伤。
  4.因艾灸后会使皮肤腠理打开,故艾灸完不要立刻吹风、受凉、洗澡、喝凉水,也不可用冷水洗施灸的穴位。
  5.如使用化脓灸,或者施灸不当,致局部烫伤,应及时就医处理,避免伤口感染。

  六、什么情况下不宜艾灸?
  1.一切阳症、阴虚火旺体质,不宜艾灸。
  2.头面部不宜灸,有些穴位附近有密集的血管、神经也不宜灸。
  3.身心疲惫、酒醉,过飢过饱者不宜施灸。
  4.女性怀孕期间,有些部位,如腹部,三阴交,肩井等穴不宜施灸。
  5.幼儿好动,不宜施灸。
  6.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迟钝者,不宜艾灸。中风肢体麻痺者,要咨询中医师意见。

  七、可以自行在家里艾灸吗?
  直接灸或隔姜、隔蒜灸等,有可能灸出疤痕,且对穴位定位要求较高,不建议自行操作,须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而用艾条灸,或者借助特定安全的艾灸器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家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