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合集|湖湘地区常见野生中草药(四)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4-08-06 浏览量:733
  1.墨旱莲
  别名:旱莲草,鳢肠。来源菊科植物。茎为圆柱形,折断后有着蓝黑色的汁液流出,花为盘状,色白,瘦果黄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0。叶为对生披针形。性甘,酸,寒。归肝肾经。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的功效。
  2.鸭趾草
  别名:鸭脚掌,来源鸭趾草科植物,高可15-60cm茎圆柱形,表面呈绿色或暗紫色,叶为披针形,花深蓝色。花期7-9月。性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
  3.夏枯草
  别名:大头花,夏枯花。来源:唇形科植物,茎方形,花紫红色或白色,叶为披针形。花期5-6月,果期6-7月,气微,味淡。性,辛,苦,寒。归肝,胆经。有清肝明目、泻火,散结消肿的功效。
  4.杠板归
  别名:蛇倒退,老虎刺。来源:廖科属植物,茎有倒生钩刺,叶近三角形,花期6-8月,果期7-10,花为白色或淡红紫色,果实为深蓝色。生长于河边或小路旁边,村庄附近,比较常见。味酸,苦,平。归肺,小肠经。有清热解毒、活血的功效。
  5.牛膝
  别名:土牛膝,来源苋科植物,茎圆柱形,有着像膝盖一样的茎结,叶对生,为椭圆形或披针形,花被绿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性苦,甘,酸,平。归肝,肾经。有逐淤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
  6.大血藤
  别名活血藤,来源木通科,落叶木质藤本,长达到10余米。三出复叶,叶革质,倒卵圆形,基部内面楔形,干时常变为红褐色,茎圆柱形,砍断时有红色液汁渗出。性平,味苦,归大肠,肝经。有清热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
  7.路路通
  别名:大风子,枫果。来源金缕梅科植物,聚花果,呈球形,基部有总果梗。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喙状小钝刺,小蒴果顶部开裂,呈蜂窝状小孔。体轻,质硬,不易破开。气微,性平。归肝,肾经。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的功效。
  8.青葙子
  别名:青葙,狼尾花。来源:苋科植物。全株无毛;茎直立,叶圆披针形,花柱紫色;果卵形;种子凸透镜状肾形。花期5—8月,果期6—10月。种子入药,性苦,微寒。归肝经,有清肝明目、退翳的功效。
  9.蒲黄
  别名:水烛,香蒲。来源:香蒲科植物,一株高可达1.5-3米。叶呈线形,花果期6-9月。水烛香蒲的干燥花粉名为“蒲黄”。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碾轧,筛取花粉入药。性甘,味平,归肝、心包经。有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
  10.茜草
  别名:血见愁,来源:茜草科植物。茎有皮刺,呈多分枝;叶为披针形,基部心形,边缘有皮刺,两面粗糙;花冠淡黄色,果实球形,成熟时桔黄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药用部位根茎入药,味苦、性寒,归肝经。有凉血、止血、活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