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渔父写给父母的三封信》——第二封信:中医怎么看孩子的抑郁?五脏安、孩子才安……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5-09-07 浏览量:27
  【系列引言】:
  又是一年开学季。
  校园里书声渐起,但许多父母心中却有隐隐的担忧:孩子为什么笑容少了?为什么动不动就情绪低落?为什么有的甚至被“抑郁”缠身?
  抑郁,不只是医学上的诊断,它更是一个时代的隐痛。
  渔父相信,孩子的抑郁并不是“坏东西”太多,而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正在慢慢流失:真实世界的粗粝、人际关系的磨合、自我叙事的权利。
  因此,我们在开学季写下三封信,既写给父母,也写给孩子:
  第一封信: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孩子抑郁?
  第二封信:中医怎么看孩子的抑郁?
  第三封信:父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愿这些文字,能陪伴父母在困惑中找到方向,也能让孩子在天地之间,重新呼吸顺畅,心灵安稳。
  01
  抑郁,不只是心理问题
  在现代医学里,抑郁更多被定义为心理和神经递质的疾病;
  而在中医看来,抑郁不仅仅是“心情不好”,
  而是五脏失调,气机不畅的外在表现。
  《黄帝内经》早就说过:
  “百病生于气也。”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当孩子长期沉浸在一种负面情绪里,
  他们的身体,也在悄悄承受代价:
  思虑过度→脾气受伤,出现没胃口、消瘦或乏力;
  忧郁不展→肺气受伤,常有胸闷、易感冒;
  怒而不发→肝气郁结,情绪更焦躁,甚至伴随失眠;
  恐惧不安→肾气不足,孩子缺乏安全感与定力。
  所以,中医看孩子的抑郁,不是单一的“心理障碍”,
  而是五脏五志的失衡。
  02
  孩子的身体
  比大人更容易“失衡”
  孩子的五脏六腑,本来就娇嫩未成,
  一旦学习压力过重、缺乏运动、家庭氛围紧张,
  就很容易出现脏腑功能失调。
  举个例子:
  有的孩子一到考试前就腹痛、拉肚子,这是脾胃虚弱、思虑过重;
  有的孩子常年咳嗽、动不动感冒,这是肺气不足、忧伤内结;
  有的孩子愤怒易激,常摔东西,却又夜里惊醒,这是肝气郁结、魂不守舍。
  这些现象,都是“抑郁”的身体化语言。
  身体在替孩子说:我撑不住了。
  03
  中医调抑郁
  治心,更治身
  中医讲“形神合一”,
  治抑郁,不能只治“心”,更要治“身”。
  这正是渔父青年医生团队的理念——“内调加外治”。
  1.内调:五脏平衡,安顿五神
  汤药调和:用百合、酸枣仁、远志、茯苓等方药安神益心;
  茶饮食疗:用百合莲子茶、沙参麦冬茶、龙眼大枣粥,帮助孩子安神养阴、健脾益气;
  情志疏导:医生结合五行情志谈话,帮助孩子用“以情胜情”的方式,慢慢化开心结。
  2.外治:疏通经络,调畅气机
  针灸:安神针(如神门、印堂)、疏肝针(太冲、合谷),帮助舒解郁结;
  艾灸:神阙灸、足三里灸,健脾养胃、温阳扶正;
  刮痧推拿:循经疏络,帮助孩子释放紧张、安定情绪。
  3.内外相合:标本兼治
  内调,使五脏安和、五神归位;
  外治,使气机舒畅、形神相安。
  孩子的抑郁,不仅能在针灸与艾灸里慢慢舒展,
  也能在一碗汤药、一盏茶饮里,
  找到身体的轻盈与心灵的安宁。
  渔父医生常提醒家长:
  与孩子并肩,而不是逼问;
  倾听他们的情绪,而不是否认。
  中医情志疗法,讲究“以情胜情”,
  以宽慰的喜,化解孩子的忧;
  以适度的静,缓和孩子的思。
  04
  渔父观点
  孩子的抑郁,背后是身体的呼救、心灵的封闭。
  调养孩子,不只是药物或针灸,
  更是重建身心的平衡,
  让五脏各安其位,让五神各有所依。
  父母要知道:
  陪伴本身,就是一种药。
  理解、耐心和安静的倾听,
  是所有疗愈的起点。
  愿每一个孩子,
  都能在这个开学季,
  不仅走进学校的门,
  也走进一个更安宁、更有力量的自己。
  下一篇,我们将和您一起讨论:
  《父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真正的疗愈,不只是医生的方子,
  更在于父母的陪伴与理解。
  渔父国医馆特别策划——
  《父母沙龙:开学季,父母如何守护孩子的身心》
  青年医生团队现场分享:
  中医怎么看孩子的抑郁与情绪?
  “内调+外治”如何帮助孩子安神静心?
  父母日常陪伴的智慧与方法。
  活动亮点:
  ●穴位教学:家长可学会简单调理法。
  ●现场答疑+父母小组交流。
  【时间】9月13日(周六晚上19:00-21:00)。
  【地点】渔父国医馆·太平馆。
  【名额】限25人,免费报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先到先得!
  芙蓉馆客服
  太平馆客服
  陪伴,是最温柔的药方。
  在渔父,我们愿与你并肩,守护孩子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