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与中医

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2017-06-08 浏览量:11902
  近年来国际医学界提出“亚健康”状态新概念,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确呈现生活力降低,适应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功能低下所导,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国外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目前认定,亚健康状态的范围很广,躯体上、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觉,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确诊是哪种疾病,均可囊括其中。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尤其是精神及心理医学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群数量是相当多的。衰老、疲劳综合症、精神衰弱、更年期综合症及重病、慢性病的恢复期,均属于“亚健康”状态范畴。“亚健康”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脏器功能下降,主觉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如疲乏无力、情绪不宁、头疼失眠、胸闷等,但各种医疗检测仪器和生化指标检查很难确诊,“亚健康”状态极有可能发展成多种疾病。因为亚健康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整体功能失调的表现。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诊疗优势可以归纳为预防优势、诊断优势、天然药物和治疗优势。
  一、“治未病”原则指导的预防优势
  从根本上讲,对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是对疾病的一种预防措施, 是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和阻止其向疾病状态转变的过程。中医学预防为主的防病治病观,“治未病”、“ 养生防病”、 “ 体质学说”等内容, 对于亚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治未病”的内容,甚为丰富。大致可以归纳为下列诸点:
  1、适和四时气候变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又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指出了机体必须适应自然气候的重要意义。
  2、贵乎中节的精神修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灵枢•本神》说:“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说明精神的损伤能使人生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清静则内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都是说要思想恬静,既可防止内在致病的七情刺激,也可使肌腠肤表有抗御外邪的能力。
  3、谨和五味 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指出饮食要有节制,否则易生疾病。五味,指酸、苦、甘、辛、咸,它们各有不同的作用,不可偏废。且五味与五脏,又各有其一定的亲和性。《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如果长期嗜好某种性味的食物,就会导致该脏的脏气偏盛,功能活动失调而发生多种病变。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说:“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日久,夭之由也。”五味偏嗜,既可引起本脏功能失调,也可因脏气偏盛,以致脏腑之间平衡关系失调而出现他脏的病理改变。《素问•五脏生成》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即指五味偏嗜,脏气偏盛,导致“伤己所胜”的病理变化。《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疏,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天有命。”生病时更应该注意饮食宜忌,饮食与病相宜,能辅助治疗,促进疾病好转;反之,病情就会加重。在起居方面《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素问•宣明五气》说:“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指出起居操劳的适度,既没有太过,也无不及,否则容易得病。
  4、防止传染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指出人体正气是抵御疫气的力量。《千金方》中有“常习不唾地”提倡不随地吐痰以防止疾病传染。《本草纲目》提示脐带粉预防痘疹;紫草根预防麻疹等。各中医书籍有较多与“预防”有关的内容。
  二、“整体观”原则指导的诊断评价优势
  “整体观”原则指导的诊断评价优势由于中医学对人体认识时“整体观”原则, 注重研究人体的功能反应状态, 并且形成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独特诊断方法, 全面动态地把握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 对疾病的诊断归结为特定的本质“证”。“四诊一辨证”的诊断模式又不依赖现代医学“病”的概念和诊断过程。这一诊断模式与中医疾病预防理念的结合, 使得中医诊断方法在现代医学缺乏有效诊断模式的亚健康状态领域具有了明显优势。现代生物-心理-社会三者的统一医学模式与传统的我国古代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整体关不谋而合。整体的优势日渐凸现,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天然药物和疗法的优势
  天然药物及自然疗法的治疗优势由于中医学注重对人体非健康状态的调整, 中医学的综合调整、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康复力的指导原则, 对于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更加适合。更重要的是, 主要借助于天然药物和针灸、推拿、导引、食疗等非药物的自然疗法, 这种针对‘调整状态’,的治疗方式较西药更加适合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治。中医药在亚健康诊疗方面的潜在优势很明显, 但在实践中这种潜在优势还远远没有得以发挥, 如何提升和发挥这种优势, 已经成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医借助于纯自然方药或非药物疗法等丰富的调治经验, 体现出其在调整不良状态, 改善体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等方面的优势。
  1、食疗法 中医学药食同源的悠久历史, 利用食物或配合天然药物, 结合具体症状辨证施食, 通过食疗协调阴阳辅助治疗亚健康, 亦是“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食疗理论的运用。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 通过食用具有某种作用的食品来防治疾病。钱占红等人认为把“美食养身”和“防病治病”两者相互结合, 溶为一体, 能补能治。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收载药物365 种, 其中食物50 种左右。如酸枣、葡萄、大枣、干姜、赤小豆、龙眼、蟹、杏仁、桃仁等, 有“轻身延年”作用。合理饮食应遵循“谨和五味、饮食有节”的原则,做到营养全面均衡,谨防暴饮暴食,饮食偏嗜,减少动、植物脂肪摄入,多食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宋光春等对女大学生的饮食习惯进行分析,发现女大学生绝对食素易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提出女大学生饮食应荤、素合理搭配,使体液呈弱碱性方能保持健康。
  2、情志相胜法  人的情志活动,属五脏功能之一,而情志活动异常,又会损伤相应内脏。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故人的情志变化也有相互抑制作用。临床上可以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朱颖认为心理治疗在消除焦虑、抑郁情绪方面有显著疗效,可防止亚健康状态向临床病态发展,并可运用其作为一种预防措施。
  3、运动疗法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有消解不良情绪的效用,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劳。黎荣认为有氧健身操能有效预防和消除女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彭江红等认为海水浴对亚健康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的治疗方法。陈金宗认为足部踩踏卵石按摩,对亚健康患者疗效颇佳;张均予等认为太极拳运动的特点能对各器官系统产生有利的影响,对亚健康状态者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4、音乐疗法  音乐治疗当属于八法中之“和”法。和法肇端于《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音乐是一种和合之气,它能和合人体之阴阳,起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作用。天地阴阳之和与人体阴阳之和是同构相应的,人身小天地,人体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的和谐的影响。姚崇《弹琴诫并序》说:“琴者乐之和也,君子抚之以和人心。”“和”通“龢”。《说文解字》:“龠,乐之竹管三孔(即编管乐器),以和众声也。”“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和”字的“口”是声乐的标志,“龢”字的“龠”,则是器乐的标志。和的本义就是指音乐和谐。《礼记》推崇“乐”所带给人们的平和静谧:“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国音乐历来重视“神韵”,崇尚“中和”之美,通过“乐”之和进而达到“天地人和”。晏婴提出“和而不同”的论点,做莱油盐酱醋“不同”才能成其为菜肴,音乐也必须将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有“长短疾徐”、“哀乐刚柔”才能“相济”、“相成”。或顺其势而利导之,或“以他平他”、因其性而反之,音乐治疗的要诀即在于和志意、和欲求、和认知、和行为、和环境。
  5、针灸推拿法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腧穴,从而调节脏腑组织功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促使机体气血流通、阴平阳秘。针灸治疗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临床上许多医者运用针灸治疗亚健康状态。李辉等运用针刺结合森田疗法调整亚健康状态220 例, 针刺取穴主要为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四神聪,通过森田疗法以谈话交流或简单作业疗法形式, 调整其心理状态, 提高应激能力, 总有效率99.1%。周震等[在临床中应用贺氏“强通法”,即用三棱针或其他针具刺破人体一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根据不同病情,放出适量的血液以治疗疾病的针刺方法,于膏肓、四花穴(膈俞、胆俞) 放血治疗亚健康状态,以达去瘀生新,补虚泻实的作用,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此外还有耳穴贴压疗法、针刺结合走罐疗法等。推拿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利用中医推拿手法刺激体表,可以达到平衡阴阳、调理心身功能状态的目的,因而具有保持、促进人体健康作用,在防治亚健康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王继红等认为运用灵龟八法保健推拿术治疗人体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祝刚等运用经络整体按摩纠正亚健康状态,从而达到调整机体的作用;彭世贤运用整脊和理筋治疗亚健康状态,针对不同的脊椎阶段使用不同的整复手法, 总有效率高于95%;杨翼等对亚健康状态患者在其足部反射区施以特定的压力刺激,以按压为主,辅以捻、捏、揉、推、刮、点等手法,并辅以“T”型按摩器、牛角按摩棒等器械治疗, 证实足反射疗法对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作用明显。
  中医学擅长于调整状态, 通过近千年的积累, 形成了丰富有效的防范、调整措施和方法。一般地说, 处于轻度心身失调状态的, 可以自我心理调整和行为纠正为主。只有当亚健康状态不易缓解恢复时,才有必要在自我心理和行为调整的同时,在专业人士的指点下服用一些功能食品或中成药。防治亚健康, 陈美南等人认为要注重“灌其根、养其本”, 对身体阴阳自和的机制和能力进行适当调理, 采取静心、养性、针灸、推拿、按摩、气功、食疗、药疗等方法, 通过对其进行全方位、多途径、多环节的干预, 从而使人体达到气血条畅、脏腑协调、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孔晓明认为中医可以应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通过养生保健、饮食宜忌、医疗体育运动的选择、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等多种治疗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调控。一些行之有效的亚健康调控方法,可以推广使用。如艾灸法、拔罐法、点穴法、耳压法、推拿法、捏脊法、摩腹法、摩肾法、药熨法、热敷法、药浴法、药膳法、药茶法、药酒法、固精法、提肛法、搓面疗法、梳头疗法等。
  6、药物疗法
  A 辨证论治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是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的有效方法。目前,大多将亚健康分为以下8型进行辨证论治。① 肝郁气滞型: 治疗宜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兼以宁志安神。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② 肝郁脾虚型:采用逍遥散加味或痛泻要方加减。③ 心脾两虚型:归脾汤加减或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④脾虚湿盛型: 治以健脾益气、淡渗利湿。参苓白术散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或二陈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或平胃散合四君子汤加减。⑤ 脾肾阳虚型: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加减。⑥ 肝肾阴虚型:治疗以滋肾水、益肝血为主。杞菊地黄丸加减;偏肺肾阴虚者,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类加减。⑦ 瘀血内阻型:身痛逐瘀汤加减。因虚致瘀者,可予四物汤、当归芍药散类;若因实致瘀者,可选用逐瘀汤系列方。⑧ 脾气虚弱证:益气和胃健脾、行气燥湿助运之法,方以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三仁汤等加减,或平胃散合四君子汤。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证型的治疗:肝血不足、肝热内盛证, 治宜养血清肝、宁心通络,方用四物汤为基础,配以平肝潜阳之品;湿热内蕴型,治可清热化湿,可选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王氏连朴饮类;胆郁痰扰型,宜利胆和胃化痰,予十味温胆汤加减;心肾不交型,治宜交通心肾,方用交泰丸合天王补心丹;表虚不固型,可用益气固表法,方用玉屏风散等加减;肾衰早老型,方用左归丸、封髓丹等。
  B 专方调治:以肝胆气郁,营卫不和为主证,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使用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以其具有养心安神、健脾和中,调整阴阳达到治疗目的。李士懋教授认为肝木虚寒,肝失疏泄在亚健康状态的病机中占有重要地位,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能使肝气得以升发、舒启。此外,一些医家自拟方剂调治亚健康状态,诸如祛湿饮,补益汤等。
  C 中成药  胡旭光等采用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调治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温茂兴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对亚健康疲劳患者进行治疗。杨继军等针对亚健康状态大便秘结或黏腻不爽患者采用清麟丸加味治疗。
  D 单味药  高海滨发现葛根对因酗酒所造成的亚健康状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曲淑兰等用黄芪注射液治疗亚健康状态者,取得良好效果。
  E 药膳  应用药膳消除亚健康,采用“ 辨症施膳”、“ 辨病施膳”以及“ 辨证施膳”多管齐下的方法,将亚健康状态拉回到健康状态,减少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的发生。如缓解长期疲劳(黄芪蜂蜜饮)、反复感冒(参术红枣蜜饮)、畏寒怕冷(虫草桂枣鸡汤)、情绪忧郁(香橼佛手饮)、睡眠障碍(夜交藤丹参蜜饮)。此外,一些中医药保健品如抗亚健康合剂、养血清脑颗粒剂等,蕴涵的也是药膳的理念,对亚健康状态也有一定的疗效。
  结  语
  传统和谐价值观念指导下中医辨证论治,也正与当前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央决定紧密切合。中医药对于亚健康的“调治”正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现代医学也强调社会心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在造成亚健康中的主导作用,但它倾向于注重人体功能的器质性改变,针对每种疾病,从局部的器官、细胞或生物大分子水平上找到可测量的形态和化学变化,确定出特定的原因,着重“治病”。对于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亚健康状态”认知手段相对缺乏,很难对各种因素作用下的亚健康状态进行整体性调节,因而疗效不甚理想。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而独具特色, 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等以预防为主的保健思想, 一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许多中医学者认为亚健康状态往往是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初始状态, 注重调节脏腑功能状态的协调, 可使五脏六腑功能得以充盛, 卫气营血得以充实, 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不管亚健康形成的原因如何, 症状如何, 中医都可以应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通过养生保健、针灸、推拿和传统体育运动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多途径、多环节的“调理”,阻断 “亚健康”向疾病发展,从而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在中医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虽无现代医学相关的疾病诊断,但存在各种不适感觉,不用攻补之法,只略给予中药调理,即可奏效,可见中医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最好方法。亚健康状态是心理、社会、自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于人体,导致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形神失养所致。因此,冀望于任何单一的方法不可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亚健康问题,必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特点,强调生物-心理-社会三者的统一, 摸索一套行之有效又操作简便的综合治理手段。在今后的研究中,在发挥中医优势,继续深化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干预的同时,采取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在内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必将会更加行之有效。
  渔父国医馆给您推荐:
  刘建和: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继 承人,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治学勤奋,精研中医,熟诵经典,善用经方,配合时方,巧治疑难病症 ,汇通西医,跟踪前沿,循证规范,心脏介入,抢救危重病患,研究养生,擅长体质辨识及调理,基础理论扎 实,临床经验丰富。多运用经方和验方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和疑难疾病,擅长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失眠;慢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炎;眩晕、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肾病及慢性 肾衰和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疾病以及心脏介入术后中医药调治,主持了国家重大新药 创制,研制的导师验方“柴胡三参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进入了省市医保。
  朱明芳女,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采用纯中医疗法,治疗过敏性疾病、色素性皮 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及结缔组织性疾病。在治疗湿疹、荨麻疹、牛皮癣、过敏性紫癜、扁平疣、痤疮、唇炎 、脂溢性皮炎、黄褐斑、痒疹、带状疱疹、脱发、硬皮病、红斑狼疮、皮肌炎、乳腺病、性病及前列腺疾病、 等各类皮肤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唐百冬男,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医师。长沙市医院协会理事会副理事长 ,湖南省健康管理专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数字医学会中医药分会理事,从事医疗工作近30年,熟谙中 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研究。主治心脑血管疾病,脾胃疾病,妇科疾病,疑难杂症。特别 潜心于采用纯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衰弱病症,理论观点明确,治疗效果显著。渔父讲师 团成员,主讲专家。
  谢雪姣女,湖南省知名中医专家,中美双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担任湖南中医药大学仲景学说教研室主 任(伤寒论、金匮要略),美国中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项目指导老师。已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熊继柏教授18 年,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黄政德教授10年。临床经验丰富,坚持经典理论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以纯中医理法方 药论治内、妇、儿、皮肤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见长,善于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带下、子宫肌瘤、乳腺增生、 及痤疮、发热、口疮、头痛、失眠、风湿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紫癜、肝病、胃肠道疾病、肾病、痛风、 癌症化疗伴随症状、颈腰椎骨病,小儿吐泻咳喘、小儿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等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兼 减肥及亚健康养生指导,渔父讲师团成员,主讲专家。
  李敏:中医全科医生,国家级名老中医熊继柏教授的嫡传弟子及学术继承人,副教授,中医亚健康博士,世界 亚健康联合理事会理事。迄今学习和工作近20年,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 内、妇、儿及皮肤病科的常见病及一些疑难杂症,临床效果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
  杨丽:女,青年医生,医学博士,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为湖湘中医五老之一刘炳凡老先生再传弟子, 师从胡不群老师7载,秉承“小病调气血,大病燮阴阳,归根结蒂在脾胃”的师训,施之于临床,有较为深刻 的体验。对各类常见病、多发病能娴熟施治,尤其是妇科常见病、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皮肤瘙痒、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眩晕、男性精子活力不足等疑难杂症的诊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