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概述(二)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1-11-18 浏览量:3309

二、中医外治法的内容

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是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指出了外治法和内治法治疗机理相同,只是给药途径的不同,外治将药物或者针灸,气功等通过体表作用,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等作用而发挥治疗作用,这也是外科所具有的特色疗法。赵尚华先生将中医外治法分为五法十剂,五法为箍围消散法,透脓去腐法,生肌收口法,手术疗法,特殊疗法;十剂为膏、丹、丸、散、洗、糊、酊、熏、捻、油。总起来说,外治法可按方式的不同,分为药物疗法,手术疗法以及其他方法三大类。

2 箍围药(接前文)

箍围药古代称之为敷贴,是散剂与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功效。用于疮疡初起能促其消散,毒邪已聚,可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促其溃破。破溃者余肿未消,也可使用消除余邪,截其余毒。药粉制作一般分为粉碎,过筛,混合,贮存几个步骤。将药物按要求级别分别加工炮制,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后过筛,一般外用散剂80-100目即可,要求极细者,可过150-200目筛。过筛后将药物混合均匀,贮存备用。散剂可直接扑粉外用,或制作成软膏使用,多制成糊剂外用。调制液的不同,具有不同效果。醋调者,取其散瘀解毒软坚之功,酒调者,以助其药力,以葱姜蒜汁调者,取其辛香散邪;以丝瓜汁调者,对于暑天疖肿效果较好。

3 掺药

将不同的药物研磨成粉,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作用配伍成方,用药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之上,或直接掺于病变部位,为掺药。掺药的基础是药粉,药粉在配制时应研磨至极细粉,至无声为度。植物类药物另研过筛,矿物药宜水飞,麝香、冰片、朱砂,牛黄等辛香药和贵重药物,可另研细再和他药混匀。药粉应研至极细,否则用于溃疡会产生疼痛,用于肿疡时不易渗透。掺药按具体功效的不同,可以分为消散药,提脓去腐药,腐蚀药与平胬药,去腐生肌药,生肌收口药等,现在通过剂型改革,将药粉与溶液混合制成洗剂,与乙醇混合,制成酊剂等。

1)消散药:将具有渗透和消散作用的药粉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贴于患处。常常适用于疮疡初起肿势局限,尚未成脓者。使用时根据阴阳辨证选药,如阳毒内消散,红灵丹用于阳证疮疡,有消肿化痰,活血止痛之功。阴毒内消散,黑退散用于阴证疮疡,可收化坚破血,散寒除湿之功效。

2)提脓去腐药:有提脓去腐作用,能使疮毒早日排除,腐肉早日脱落,适用于一切溃疡,其为处理溃疡早期的基本方法。

提脓去腐药的主药是升丹。升丹分为大升丹和小升丹。小升丹又名三仙丹,由水银,火硝,明矾三者炼制而成。大升丹在三仙丹的基础上尚有皂矾,朱砂,雄黄等药。此处简要介绍小升丹的炼制方法。三药称量,先研火硝,明矾至无声为度,加水银研磨至不见星为度;将研好的药物放入铁锅内,以平口青花大碗覆于锅上,以桑皮纸贴缝隙,熟石膏密封,再以河砂填充至碗底,露出碗底,碗底放大米一把,以砖头压住;先以文火,再以武火,加热至升华物全部升华,火候以碗底大米烧为焦枯色为度;待冷却后,逐步除去填充和密封,平口碗底,红黄色升华物及是三仙丹。红丹最好,黄丹次之,也可使用。使用时,常常以熟石膏等药赋形,按比例,可制成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等。

升丹在制作过程中一定注意,所用容器不得有裂缝,以免加热炼丹之时,毒气溢出,引起中毒。操作时应随时检查密封是否良好,如有烟雾逸出,需立即封固。升华时火力适当,太大或太小都会使产量和质量有所影响。

升丹有毒,为强刺激药物,过敏者应立即停止使用。使用应陈久放置使用,可使药性缓和,减轻疼痛,贮藏时应黑瓶贮藏,以免氧化变质。

3)腐蚀平胬药:腐蚀药又称追蚀药,具有腐蚀组织的作用,掺布患处,可腐蚀不正常组织;平胬药具有平复胬肉,使增生的胬肉回缩。凡肿疡在脓未溃时,疮口太小,引流不畅,疮口僵硬,胬肉突出,腐肉不脱,自创,结核,息肉等均可使用。临床上最常使用白降丹,白降丹主药药物为朱砂,雄黄,水银,硼砂,火硝,白矾,皂矾,具有提脓去腐,腐蚀杀虫的功效。其炼制方法为:结胎:分别研为极细粉,将药粉混合均匀,置于阳城罐内,文火加热熔融,使其均匀黏结于罐底,去火待冷,以罐底朝上,不掉落为度。降丹:将阳城罐倒扣于稍大磁碗上,接口处桑皮纸围严,以熟石膏密封严密,碗周围以土填满,稍高出碗口,使固定不动;再以以瓷碗口径相等的盆,盛满凉水,将固定值罐碗置于盆口上,使水与碗底接触,以便冷结,水盆坐入地坑中一般,然后罐周罩以铁皮圈,罐与铁圈之间燃着木炭,一次加足,以掩埋罐底为度,先武火1小时,再文火2小时,停火待冷。收丹。白降丹在使用中每用三五厘,撒于疮头上,或用较硬熟米粒戳条入疮孔内。使用时必须加用赋形药,不可长期,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中毒,如过敏者,禁用。

4)去腐生肌药:具有提脓去腐,生肌收敛作用,掺布疮面,改善溃疡局部血液循环,使脓腐液化,新肉生长。常用于溃疡日久,腐肉不去,新肉不胜,或腐肉已去,新肉不长,久不收口者。

5)生肌收口药:常用有生肌散,八宝丹,无论阴证阳证,均可使用。用于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时。

6)洗剂:是药粉与水溶液混合在一起而成,呈混悬状,用时需要振荡。常用于急性皮肤病无渗出者,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等。如临床常用的炉甘石洗剂。

7)酊剂:将不同药物浸泡于酒精溶液中,最后取其药液,即为酊剂。制备时根据药材不同,可有浸渍法,渗漉法,溶解法,稀释法等。一般用于疮疡未溃及皮肤病等,用于疮疡的多有活血消肿止痛之功,用于皮肤病的大多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

本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闲点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