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凉风吹过,那树梢上即将变黄的叶片,是天地为我们捎来的一句一句的信息和叮咛……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2-08-15 浏览量:2629
传承/传播/开放/包容/绿色/健康
做有情怀的医馆/有温度的产品
渔父/2022/健康续航
  俗话说:“凉风有信”,今日夜间20点28分迎来了2022年立秋节气,意味着长长的苦夏就要走到尽头了,作家张承志曾经就描述过由夏入秋的过程: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1990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我有时独自坐在这种黑热里,像一块熄了不多时的炉膛里的烧烬。心尖有一块红红的煤火,永无停止地折磨着自己。似乎又全靠着它,人才能与这巨大的黑热抗衡。久久坐着,像是对峙。
  天亮以后几个时辰,大地便又堕入凶狠的爆烤。有谁能尽知我们的苦夏呢?
  ……
  可是,那一天是立秋。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爆烤。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头熬到底了。那一天,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上都印着——1990年8月8日,立秋。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那种享受。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象,都真的萎蔫了。
  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中午时我还是没有预感。只是拼命做着自己最爱做的一件事……
  走进下午的阳光时,我看见人的影子在蠕动。我觉得胜利的感觉浮在自己颊上。生命又战胜了,我默想,这样活着如同战士。
  下午的阳光开始显得五彩缤纷,美丽得让人忘却了残酷……
  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我吃惊地回顾,发现行人们——北京人们都在彼此顾盼。接着,满树叶子在高空抖动了,并没有风,只是树杈间传来一个讯号。我差一点喊出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我几乎想落泪。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如同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按动了一个无形的天道的开关,把怜悯和公正一同随着凉爽送进了这个苦难世界。蓝天顿失了那种炫目的光亮,此刻蓝色纯正。风升得更高,连梢尖上的叶片也在凝思——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我感动地站在大街正中。
  我在沉默着呐喊。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凉爽溶化着抚摸着我。它是证人,它证明我坚持到了今天。
  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古人的遭遇,古人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与判断,以及古人的划分与总结。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
  听说,有个老外在立秋那天激动地说: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
  是啊,中国人的节气真棒,“立秋是真实的”。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如同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按动了一个无形的天道的开关,把怜悯和公正一同随着凉爽送进了这个苦难世界”……作家张承志用极其细腻的文字从身、心、灵的各个角度描述了跟随着大自然从夏到秋的微妙感受。
  尽管夏气未散,暑气未消,秋却会依旧如约而至,凉风初起,梧桐的散落暗示着“秋来了”,万物都会惊动,秋,是落叶的季节。古人认为梧桐是灵树,能首先感知岁时节令。
  清代有一部书《花镜》,这样说:“此木(梧桐)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华。立秋地,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
  宋代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即高声奏曰“秋来了”,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大自然是如此信守承诺……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作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我觉得这也是叶子的懂得。凉风来了,叶子应声落;白露生成,附着于叶子上;寒蝉鸣叫,是要在叶子间。原来一叶知秋,也是指这份相知,这样与秋相知,与秋之风物相知,与时光与世界相知,天地即显得多情有信。
  生长在大地上,每一样草木的叶子都真切地身体力行着时令的节律、节气的脉动和时光的行板,都在对光阴一一做着表白,每一片叶子的成长都是时光的印证、节气的印证。
  一叶有灵,最懂得日月的变换、时令的真情。它懂得时令的真情就尽情成长,懂得日月的变换就珍重光阴,懂得自然的慈悲就自行修行。
  所以,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一切,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我们都应心怀敬畏之心,遵循天地之道。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按照中医五行理论来讲,秋天所对应的人体脏象是肺,秋季干燥的气候很容易伤及肺阴,立秋以后更应注意鼻干喉痛、咳嗽胸闷等呼吸道疾病。
  秋天最好的养肺方法就是,早睡早起,舒达阳气,顺应阴精的收藏,能起到平衡阴阳两气的作用,让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在季节更替的时节,更要多注意养生,保持身体健康。下面我们来看看立秋养生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在穿着上
  秋天处于由热转冷的过渡阶段,阳气日退,阴寒日升,宜收敛神气,无外其志。由于秋季天气渐凉,早晚温差悬殊,要注意逐渐增添衣服,但不宜忽增忽减,以免影响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在疾病防治方面
  重点注意养肺护肝。立秋后肺功能将处于旺盛时期,因此要加强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而影响机体健康。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因肝主情志疏泄气血。在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症状,在生理方面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如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等。
  根据五行学说,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所以外感燥邪多从肌肤、口鼻而入,疾病常从肺开始,秋燥易伤肺,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等症。秋令时节应注意滋养肺脏,防止秋燥伤肺,使肺气清,呼吸平和,把握好养收之道。
  三、在饮食方面
  调整生活作息外,吃也很重要。有人说“秋季进补,冬令打虎”,显出秋天食补的重要性。适当多吃白色食物,白色食物多偏寒凉,具有滋阴润燥、益气行气的作用,多数白色食物也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经常食用白色食物有益于呼吸系统,能在秋季帮助舒缓秋燥,如百合,冬瓜、南瓜、白菜、白木耳、淮山,玉米等。也要注意体质偏虚寒不宜吃太多,建议搭配配其他食物煮熟再吃。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身体消耗很大,选择食物的时候,切记要少吃寒凉,如西瓜、梨、甜瓜等等。
  四、身体保养方面
  秋季是万物敛收的季节,其气候主燥。天地间,枯枝漫天,落叶纷飞、鸟兽亦减少活动以储备过冬能量。当然,同存于此季节的人类也该如此,所以生活作息也该因此而有所调整:
  作息方面,应早睡,但可稍晚起。依日出而起,日落而休的养生规律,秋季日照时间渐渐缩短,夜晚渐渐拉长,因此需要跟着调整作息时间以顺天时。
  气温自秋季开始逐渐转凉,应对早晚温差的变化,身体也要开始增加早晚的保暖工作,尤其早晨温度较低的时候更是要注意受风寒,所以建议可稍稍晚起以避低温。
  活动方面,运动仍不可少,但与鸟兽一样秋季的活动要相对于春夏季收敛,且要注意不可过度勉强导致大汗淋漓,并在运动前后加强水分补充。因为秋气主燥,易伤肺,在秋季过度耗液而又未即时补充的话,常可引发干咳、久咳或是皮肤及眼口鼻干燥等,容易引起肺系系统问题。
  最后给大家推荐几款立秋节气养生膳食方:
  1、淮山薏仁百合粥:山药300克、百合30克、大枣10枚、薏仁30克、大米适量。将以上食材文火煲2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具有清热润燥、滋阴润肺、补脾和胃、养心安神、助眠等功效。
  2、沙参党参百合汤:南沙参30克、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党参30克、猪骨头500克,将以上食材料文火煲2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具有滋阴清热、补气化痰、润肺止咳等功效用。
  3、海带莲子汤:海带50克、麦冬30克、枇杷15克、莲子30克,猪骨300克,将以上食材文火1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具有润肺清热、止咳化痰、清心解郁等作用,对缓解和改善急慢性咳嗽、咽炎等有一定的效果。
  4、银耳罗汉北芪汤:新鲜或干银耳50克左右、罗汉果1个、北芪50克、茯苓50克猪肺300克左右。将以上食材文火煲2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具有养阴润肺、健脾益气、清热止渴的作用。
  立秋以后,暑气未散,“秋老虎”也将虎视眈眈,在节气更替之时,只要我们保持平和心态,从容豁达面对生活、工作的一切,身心自然健康。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让我们好好享受风起叶落的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