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馆旷慧桃教授谈风湿病的分类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7-10-11
浏览量:6587
风湿病也称“痹”、“痹证”、“痹病”,是因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引起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的总称(《中国风湿病学》)。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多缠绵难愈,危害极大。今天湖南中医馆旷慧桃教授谈风湿病的分类及病因病机研究,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风湿病的根源。
1.按病因分类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并根据三气之偏盛而又分为三痹。谓“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金匮要略》载:“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中藏经•论痹》曰:“痹者……有风痹,有寒痹,有湿痹,有热痹,有气痹。”《症因脉治》中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将痹病分为外感痹、内伤痹。《温病条辨》将痹病分为寒热两类,谓痹病“大抵不越寒热两条”,并提出“暑湿痹”之名。《临证集要•痹证》曰:“一为风湿夹寒邪为痹者,为风寒湿痹:二以内湿夹热邪病痹者,为风湿热痹。”此种分类比较简明。
2.按部位分类
(1)按组织分为五体痹。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专门多次对其进行研讨,统一了五体痹的概念、诊疗标准、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标准,对痹病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按脏腑分为五脏痹(《素问•痹论》有详细记载)。
(3)按体表部位分类。《医林改错》曰:“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痛,总名曰痹证。”所以,此类痹病名称一般称之为某部位疼痛,如身痛、臂痛、颈痛、背痛、腰痛、骶痛、膝痛、足痛、腿痛等。此类痹病中,以颈、肩、腰、腿痛为重点,因为按体表部位分类的痹病,与现代医学解剖学关系密切,故近年来按此分类的痹病在病因学、病理学、治疗学、康复学等方面发展较快。
3.按症状特征分类
行痹:疼痛呈游走不定;痛痹:疼痛较剧烈,着痹:肢体重着为主者;周痹:风寒湿侵入血脉,上下移走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众痹:疼痛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左应右,以右应左(《内经》):历节病:疼痛遍历关节者(《金匮》);白虎历节风:遍历关节疼痛,昼轻夜重,如虎咬之状;痛风:以四肢或身上一处肿痛,或移动他处,色红,参差肿起,按之滚热(《丹溪心法》);鹤膝风:膝关节肿痛,股胫细小,如鹤膝之形;鼓槌风:两膝肿大,皮肤拘挛,不能屈伸,腿骨枯细;鸡爪风;产后血脉空虚,气血不足,复感风寒之邪,致筋脉疼痛,手足指拘挛不能屈伸,手状如鸡爪(《解围元薮》;)尪痹;痹病日久,症见身体消瘦,骨节变形肿大、僵硬,不能屈伸,骨质受损。
4.按病程分类
暴痹:突然发作的痹病(《灵柩•九针论》)。久痹:邪气久留,病程长久,且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痹病(《灵枢•寿天刚柔》)。《灵柩•官针》又称留痹。顽痹:久病难愈的痹病(《诸病源候论》)。
5.按证候分类
根据痹病正邪盛衰之不同,分虚痹、实痹两大类。如《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决•痹病总括》载:“痹虚,谓气虚之人病诸痹者……痹实,谓气血实之人病诸痹也,”《湿病条辩•中焦篇》也指出对痹病要虚实异冶。现代黄文东主审的《实用中医内科学》也以虚实为纲,将行、痛、著、热痹列为实痹;将气血虚、阳虚、阴虚列为虚痹。
6.国家标准分类
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国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痹证分为风湿痹(分行、痛、热、虚痹)、尪痹、骨痹、肌痹、痛风五大类,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病证治法术语》则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尪痹、热痹、肌(肉)痹、筋痹、皮痹、血痹、脉痹、骨痹、偏痹、脊痹、顽痹、颈痹、肩痹、腰痹、膝痹、足跟痹、肢痹、痛风等类。此二标准综合上述病因、部位、症状、病程及证候等方面进行分类,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以上是湖南中医馆旷慧桃教授对风湿病分类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