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药|散寒祛湿,温中回阳的“排寒高手”——干姜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4-11-07
浏览量:74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不断的改变,大家越来越偏冷饮,尤其年轻人喝饮料,可以说无冰不欢,吃水果还得冰镇冷藏,夏天冷空调温度都是调最低值等,这类现象长此以往,带来的寒邪就导致了脾胃寒凉,阳气受损,这个时候我们会建议大家吃一点附子理中丸或干姜来改善和缓解脾胃的不适。
民间也有老话:“冬吃萝卜夏吃姜”,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夏天阳气往外走,体内阴寒,加上空调和冷饮带来的风寒湿气的“夹持”,脾胃虚寒更明显,医生也会建议多吃干姜或生姜汤,因此,干姜也被称为中药界的“暖宝宝。”
下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脾胃寒湿的克星,药食同源的中药——干姜。
干姜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经过晾晒或烘干而成。不仅保留了生姜的辛热之性,更增添了一份沉稳与厚重。干姜与生姜虽来源相同,但功效却有很大的不同。
生姜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等症状,可以直接食用。
干姜性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亡阳证、寒饮喘咳等病症。
《神农本草经》中干姜被列为中品,其功用为:“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干姜在方剂中应用也非常广泛,如《伤寒论》的小青龙汤,《千金要方》的温脾汤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排寒第一高手”的独特魅力。
一、温中散寒
干姜味辛,性热,可作用于脾胃,具有强大的温中散寒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二、回阳通脉
干姜性热,入心、肾经,能够回阳通脉,对于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它有助于恢复体内阳气,使血脉畅通无阻。临床中用的比较多的四逆汤就是干姜,附子,炙甘草三味中药组成,帮助身体排寒温中,将人从阳虚怕冷的状态中拉回来。
三、温肺化痰
干姜还能温肺化痰,适用于寒痰咳嗽、气喘等症状。它像一把温柔的刷子,清除肺部的寒气和痰液,让呼吸更加顺畅。
此外,干姜还具有止痛止痉、发汗解表、活血化瘀、抗菌消炎等多种功效。它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总之,干姜的大辛大热,相当于在身体里点起了一把火,火烧起来了,源源不断地供给身体和脾胃热量,才能把寒气彻底赶出去。
在寒冷的季节里,一杯干姜茶足以温暖全身;在脾胃虚寒之时,一碗干姜粥能迅速缓解症状。此外,干姜还可以与多种食材搭配,如羊肉、红枣等,共同发挥温补养生的作用。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干姜的实用方:
1、姜枣茶
【材料】:红枣6颗,干姜4片,红糖少许。
【做法】:红枣去核切小块,一起冷水下锅,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分钟,起锅前加红糖。适合气虚体寒、湿气重的人群。
2、干姜陈皮茶
【材料】:干姜3克、新会陈皮5克(建议2年以上)、红茶少许,水250ml。
【做法】:将水加入锅中煮沸后,加入干姜、陈皮、再煮约5分钟后,滤除茶渣。将红茶置于杯中,冲入刚煮好的茶汤,3分钟左右即可饮用。适合脾胃虚寒的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胃痛,胃胀,嗳气、胃滞等症状都可以。
3、干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250克、干姜30克、大葱1根、花椒3克,白芷3克,适量食盐。
【做法】:羊肉切块焯水,放入干姜等佐料煮沸后转小火煨30-45分钟左右,调入盐,香菜即可食用。可散寒和胃,温阳补肾。适用于脾肾阳虚四肢冷、畏寒、腰膝酸软、下肢浮肿、月经后期小腹发凉等症。
四、足浴包
【材料】:艾叶15g,红花5g,干姜5g,花椒10g。
【用法】:建议以上材料用布包,煮沸再小火闷10分钟左右自然凉至35-40度左右即可使用,适用于手脚冰凉,痛经,湿气重的人群,注意经期不建议泡脚。干姜还可以直接打粉或和其他药材搭配在一起用来泡脚,可以起到促进睡眠、改善体质、增强身体抵抗力的作用,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可以适当用干姜泡泡脚,让温暖从脚底升起,温暖您的全身。
干姜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量食用干姜来享受其美味和药用价值。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其禁忌和注意事项,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1、阴虚内热者禁用:干姜性热,阴虚内热者食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应禁用。
2、风热感冒者慎用:风热感冒者体内已有热邪,食用干姜可能会助热生痰,不利于病情恢复。
3、用量需遵医嘱:干姜虽好,但过量使用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干姜时,应遵循医嘱和药典规定的剂量和方法。
4、注意配伍禁忌:干姜与某些中药材存在配伍禁忌,如不宜与半夏、莨菪等药材同用。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配伍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